司法考试改革信息 : 立案登记制改革与法治建设进程
导语:为什么我们要推行立案登记制有利于推进法治建设进程?下面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详细解答。结合司法实践,我们具体应该怎样做?
立案登记制推行以来,对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立案难”问题,保障当事人诉权、发挥司法在解决社会矛盾中的主渠道作用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案件数量井喷等问题,加剧了案多人少的矛盾,但是,我们应当以明确立案标准为突破口,进一步把立案登记制向纵深推进,更好地发挥立案登记制的积极作用。
推进立案登记制是司法改革的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指出,“立案登记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是践行司法为民的重大举措,是确保公正司法的重要环节”。推行立案登记制,对于纠正实践中出现的有案不立、有诉不理现象,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权,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推行立案登记制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诉权。我国长期存在“立案难”问题,主要表现在立案条件严格、门槛过高,不仅相关司法解释为立案设置了诉前程序等门槛,有的地方法院甚至额外增设立案条件,许多对立案限制的规定既不公开,也不透明,人为地制造司法壁垒,导 ……此处隐藏259个字……刑事、行政的,如果依法院的裁判,会得以更好地解决。所以,实现法治,就必须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权,必须要强化司法在解决社会矛盾中的主渠道作用。为此,就必须降低立案门槛,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
2016年,全国法院登记立案1630.29万件,当场登记立案率达到95%。各地普遍简化立案程序,依托信息化手段,完善网上立案平台,探索推行跨域立案,提升立案工作效率和便民程度。福建、浙江法院建立“跨域、连锁、直通式”诉讼服务平台,已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异地立案,方便人民群众“在家门口打官司”。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开发“二维码”自助立案系统,每个案件平均立案时间只有15分钟。当然,推行立案登记制以来,人民法院实际上是把方便留给了人民群众,把困难留给了自己。据统计,立案登记制实行后,案件数量出现了井喷式增长,法院一年立案数量同比增长近三成,也就是说,这一制度的实施几乎使得法院的工作量增加了三分之一,这就进一步加剧了案多人少的矛盾。但从实践来看,法院仍然顶住了巨大的办案工作压力,基本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审结期限完成案件审理,实属不易。
现阶段,我们应当以明确立案标准为突破口,同时加快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制定科学的案件审理流程,提高案件审判效率,鼓励当事人采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成本较低、对抗性较弱、有利于修复关系的途径化解纠纷。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以更好地实现立案登记制改革的目的。
立案登记制秉持“有案必立、有诉必理”的原则,但这里首先要明确此处所说的“案”的含义,是不是说当事人在法院所提出的任何主张和请求都能构成“案”?是不是对“案”不能做任何的限制?这本身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案”应当是指符合法律规定的立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