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墙上的斑点》教案

时间:2023-12-09 15:25:19
有关《墙上的斑点》教案4篇

有关《墙上的斑点》教案4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墙上的斑点》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墙上的斑点》教案 篇1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征。

2、体会作者在意识流动中所蕴涵的对生命、现实、文学以及体制与观念的深沉思考。

3、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尤其是其中流露出的思想内容。

2、理解和把握的课文基本结构。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简介伍尔夫生平和创作及意识流小说:

1882-1941;其父是一位学识渊博、颇有声望的哲学家和评论家;自幼身体孱弱,未上学;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细腻敏感的性格;精神分裂症多次发作;41年投河自尽。

强调内心;“头脑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猁的钢刀刻下来的。这些印象来自四面八方,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让我们在那万千微尘纷坠心田的时候,按照落下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让我们描出每一事每一景给意识印上的痕迹吧。”

意识流小说,“意识流”一词是 ……此处隐藏4841个字……时,却表现出意识流动的跳跃性、随意性和突兀多变、无规则的特点。《墙上的斑点》写主人公看到墙上的斑点,思绪就“一哄而上”,想到人生的无常,想到莎士比亚,想到收藏古物,想到树木生长,意识随意流动,最后才回到那斑点,原来是一只蜗牛。这一连串的“自由联想”展现了主人公头脑中意识流动的随意性、跳跃性。

3、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立体交叉式的叙述以及多层次结构是意识流小说的又一特点。传统小说的回忆倒叙,虽然也有将时序颠倒、打破时空界限的,但在具体“回忆”的那段时间,时序依然是正常有序的。意识流小说则不同,它们在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时,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互相倒置,甚至互相渗透,而导致作品在时间与空间上形成多层次的结构,颇具立体感。意识流小说的“回忆”是大量的,而且常常是许多回忆互相冲击碰撞,用以显示人物意识活动的突兀变化。小说《墙上的斑点》中主人公的遐想,“斑点”成了主人公从一种思绪转向另一种思绪的中间媒介,从而使描述符合心理轨迹,使作品浑然一体,具有内在的和谐。

4、伍尔夫否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强调“内心真实”。她认为“生活是一圈光晕,一个始终包围着我们意识的半透明层”,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一个普通人的“头脑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刻下来的。这些印象来自四面八方,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因此,视接近生活的本来面目为己任的作家,就会深入到人物的意识深层,他们的作品也就会“没有情节,没有喜剧,没有悲剧,没有已成俗套的爱情穿插或是最终结局”。她呼吁:“让我们在那万千微尘纷坠心田的时候,按照落下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让我们描出每一事每一景给意识印上(不管表面看来多么互无关系,全不连贯)的痕迹吧。”

《有关《墙上的斑点》教案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