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咏怀古迹》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咏怀古迹》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咏怀古迹》教案1教学目标
1、背诵《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
2、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怨愤之情,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3、了解《咏怀古迹》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心情,学会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技巧及方法。
教学重点背诵诗歌,品味语言,领悟情境教学难点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方法
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课内语文教学法
教具器材朗读带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期望,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走进了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中,将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辈子的守望,种在了历史的青冢里。
唐大历年间,漂泊半生,历尽沧桑的杜甫,来到了昭君的家乡——湖北秭归。在势若奔驰的山林间,遥想800年前的美人,杜甫会生发怎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将通过《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去寻找答案。(板书)
二、题解及背景介绍
看到标题我们应该猜得出来,《咏怀古迹》是一个系列,它一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此处隐藏35560个字……种喜出望外,行云流水的欢快氛围。试想,“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怎能不喜?何能不“狂”?国运拨云见日出,涕泪沾衣喜欲狂啊,老杜一哭,浸透了多少喜悦激情,渲泄了多少人生快意!《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则将诗人九死一生的惊喜和国家中兴有望的气象巧妙地结合起来,悲喜交集,动人心弦。“愁思胡笳夕,凄凉汉苑春。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司隶章初睹,南阳气已新。喜心翻倒极,鸣咽泪沾巾。”想以前,诗人陷身长安,落于叛军之手,愁肠百结,万箭穿心,以泪洗面,度日如年;忆昨天,逃命山间小路,险相环生,命悬一线,惊魂未定,心有余悸;念现在,劫后余生,喜达行所,委以官职,功业有望;看君王,重建唐室,东山再起,信心百倍,气象一新。如此于己于国有益有利的大好局势,怎能不让诗人兴高采烈,心花怒放呢?呜咽低泣,是九死一生,平安而泣;是国运昌明,中兴而泣;是情动于衷,喜极而泣。老杜一哭,倾尽心中狂喜,吐露无恨感慨。
清末大名士易顺鼎,极喜哭泣,自号哭庵,说过惊世之语:“人生必备三副热泪,一哭天下大事不可为,二哭文章不遇知己,三哭从来沦落不遇佳人。此三副热泪绝非小儿女惺忪作态可比,惟大英雄方能得其中味。”杜甫哭父老乡亲艰难苦恨,哭黎民百姓水深火热,哭英雄志士抱负成空,哭国家君王中兴大作,哭热血男儿勇赴国难,哭山河破碎,国家分裂,……唯独不哭自己,他心中装着祖国和人民,他忘记了个人的生死安危,杜甫是一个大英雄,巨笔写信史,铁青担道义,壮哉杜诗!痛哉斯文!回首今天的男人,眼睛流淌的多是小女人的泪水,为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为仕途上的鸡虫得失,为同事邻里夫妻之间的小是小非,嘤嘤哭泣,痛不欲生,我不禁纳闷:杜甫,你的泪还能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