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劝学教案

时间:2023-10-14 18:33:27
劝学教案模板集合九篇

劝学教案模板集合九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劝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劝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1.介绍《荀子》

学生看课本注①,教师补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 ……此处隐藏22800个字……p>①相当于“……的人”,如“假舟楫者”的“者”;

②指代结果,以示将有所解释,如“不复挺者”的“者”。

(3) “而”的四种作用:

①并列(“知明而行无过”);②表修饰(“终日而思”);

③表转折(“而致千里”);④表顺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3、 文言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等)

4、课文中哪些说法你觉得不够严谨的?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则知明而行无大过矣)

(2)蚓和蟹的比喻不太恰当,这些只是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用心专一、用心浮躁”关系不大。

(二)课文行文思路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疑点,请大家讨论。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那么

1、 就议论这点而言,文章的论点是什么?(第一段提出论点“学不可以已”)

2、 这个论点是两千多年前的看法,就今天看来是否还有生命力?(学习改变命运、终身学习)

3、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自己的论点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

4、 荀子看来,学习的意义是什么?(改变自己、提高自己)

学习有什么作用?(弥补不足)

学习的方法是什么)(善于积累)

学习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坚持、专一)

5、 就散文这点而言,它的文学性体现在哪里?(作者通过二十个比喻来说明道理,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6、 谁来总结一下本文的行文思路?

从学习的意义上论证(5个比喻)

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 从学习的作用上论证(5个比喻)

从学习的态度上论证(10个比喻)

《劝学教案模板集合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