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驿路梨花教案4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驿路梨花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驿路梨花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学习略读,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梨花”的象征意思和作用。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构思巧妙,设置悬念、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写法。
3.体会文章描写的朴实民风,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4.培养学生修身正己的公德意识。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彭荆风的资料,雷锋精神的资料,南宋诗人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首先欣赏一首诗,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南宋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首诗最后一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是说,可以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表达了陆游听到收 ……此处隐藏7879个字……会被那里的山水、人物所感染,你一定会深深地爱上它。
板书标题、作者。简释标题、简介作者。
二、快速阅读课文,标好段序,并划分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8):写“我”和老余正在焦急地赶路之时发现了小茅屋。
第二部分(8—36):主要写小茅屋主人的热情周到,引发我们对小茅屋的猜想。
第三部分(37):赞美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开遍神州大地。
三、研读1—8自然段,听录音朗读。
1、思考:文章开头交代了什么?
先齐读第一部分,然后指名回答(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另外文章还描写了这里的环境。
写山:好大、起伏、一座挨一座、延伸、消失等几个动词描写山势。由远及近,突出了山的高、大、多,忖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作铺垫。
接着又用“陡峭”“茂密”着意渲染山的险峻。
3、正当“我们”处于前不挨村,后不着电,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时,看到了什么景象?
(梨花美景)
指定学生读描写梨花美景的3、4、5自然段,品味写景的语言,体会写景的作用。
梨花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不仅给人以惊喜,更多的是给人以希望和安慰,我们焦急的心顿时平静下来了。
4、再读第1—8自然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总结本节课,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特别是深入分析了这篇文章的开头部分,体会了写梨花美景的作用。那么,那座小茅屋是怎样的呢?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呢?下一节课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