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时间:2023-09-10 09:09:31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通用3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通用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有关“四书”的常识。

2.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及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二)能力训练点

理解本文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注重实践、富有创新精神的重要性,积极争取做一名有开拓精神的人。

(四)美育渗透点

本文作者针对中国学生这一特定对象,引用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名词、术语、典型事例,论说道理。我们从文中可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的美。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理解本文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2.难点: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列举现实生活中或摘引报刊的统计报道,有关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的高分低能现 ……此处隐藏3357个字……消极地袖手旁观。

(2)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

第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

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

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的精神,关键看他是否有对事物客观的、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积极的、主动的探索,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努力探索”的精神、“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不具备这些就不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五、研读课文

学习论证方法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理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作简单分析。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明确。

六、延伸拓展

你在探索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吗?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举例:雪融化后是水、钟表的工作原理……

七、课堂总结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贯穿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关键是看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究竟真正有没有探索、实践、创新的精神。只有有了这些精神,我们的生活才是多彩的,我们的思维才是开阔的。

八、布置作业

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通用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