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

时间:2023-08-05 09:09:23
《曹刿论战》教案10篇

《曹刿论战》教案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曹刿论战》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曹刿论战》选自冀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属于散文作品。该文记的是齐鲁长勺之战,齐强鲁弱,结果鲁国大获全胜,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曹刿对战前、战中、战后都作了很好的论述,指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设计理念】

1、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欣赏作品内容,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自己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3、初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用字的古今义。

3、掌握阅读文言文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自己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教学方法】

1、认读法( ……此处隐藏21095个字……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

(4)小结:第2段叙述的是曹刿指挥作战的情况,作战的过程写得非常简略,突出写了曹刿“谋”的作用,为下文“论战”打下伏笔。曹刿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时机,所以才击败敌人,获得战争胜利。

三)、第3段

(1)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

明确:缘故,“攻击”的缘故和“追击”的缘故。

(2)曹刿是如何回答的?

明确:有两层意思:

一层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彼竭”)的时机进行攻击。“夫战,勇气也”(这是个判断句,“也”表示判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后面省略“鼓”),“彼竭我盈,故克之”(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我们打败了敌人)。“彼竭我盈”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进攻时的最佳战机。

一层解释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察仔细,善于抓住时机,故而夺取了战争胜利。

(3)小结:第3段写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原因。

二、归纳总结全文

1、归纳中心思想。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2、题目为“曹刿论战”,这是一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明确:这是一篇记叙文,但全文以“论”为中心。第1段记叙论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第2段记叙战斗经过;第3段通过“叙”来“论”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背诵课文。

《《曹刿论战》教案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